動物內臟攪出美味午餐肉和腸仔 高飽和脂肪激發膽固醇醫生戒食3年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5/02 18:05

最後更新: 2019/05/03 18:42

分享:

分享:

家庭醫生歐陽英傑表示,已戒吃午餐肉和腸仔3年。

290萬港人患高膽固醇,元兇之一是加工肉食中的飽和脂肪。TOPick檢視市面60款午餐肉和腸仔的飽和脂肪含量,當中高低相差達28倍。已戒吃午餐肉和腸仔3年的家庭醫生歐陽英傑指出,加工食品如午餐肉、腸仔等,都是利用動物不同部位加工製造,例如動物肉臟等,所以其飽和脂肪一般都較新鮮肉類高,若經常進食這類高飽和脂肪的食品,會提高體內壞膽固醇濃度,成為血管的阻塞物,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歐陽英傑指,這類加工肉食亦有致癌風險,他引述世衞指,在2015年把加工肉,如午餐肉、煙肉、香腸、火腿等,列為1級致癌物,而國際癌症研究基金(IARC)曾表示,每日進食50克加工肉類(即相約2片午餐肉或4分1罐198克午餐肉),會增加大腸癌風險18%。

歐陽醫生又指,雖然現時全球未有就加工肉類的攝取量定下建議安全食用水平,但自己則已戒食任何午餐肉及腸仔有3年多,又提醒高危人士包括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糖尿患者,以及有家族患癌病史的人士,都應盡量避免食用。

他認為,這些加工食品由於來自不同產地,部分地區的營養標籤未能盡信,他個人則較相信歐美品牌。他又指,即使喜歡進食這些加工食品,也不應每天進食,普通人士一個月最多食1至2次,最理想是自小應戒吃這些加工食品,減低飽和脂肪引發出來的健康問題。

香港大學臨床助理教授、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柏羲指,以「鋸扒」為例,動物油脂、紅肉、內臟多存「壞膽固醇」,如果人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過高,便會積聚在血管壁,誘發血管阻塞、變厚,嚴重恐引致冠心病、中風等心臟血管疾病。他解釋,動物製品的脂肪大多為飽和脂肪,飽和脂肪會增加人體內血液中的「壞膽固醇」含量。

他坦言,自己很喜歡吃午餐肉,但會盡量減少到一個月才吃一次。

根據食安中心的營養資料顯示,午餐肉的罐裝平均飽和脂肪含量最高,每100克就有10.8克;香腸(pork sausage)為9.2克;腸仔(meat sausage)為5.4克;火腿則為1.6克。